您当前的位置:每日生活网新闻正文

2025年实现小时降雨65毫米不积水

时间:2021-05-15 10:29:33  阅读:85078+ 来源:北京青年报

  本报讯(记者 李泽伟)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《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(2021年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,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中心城区、城市副中心重点道路达到小时降雨65毫米不发生积水,中心城区其他道路及新城重点道路达到小时降雨54毫米不发生积水,中心城区溢流口、跨越口在场次降雨小于33毫米时污水不入河。

  《方案》提出多方面工作任务,提高雨水收集、输送和抽升能力方面,采取雨箅子“平立结合”改造、更换旋流井盖等措施,进一步扩大道路雨水收集能力。2023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、城市副中心及新城道路雨箅子“平立结合”改造。2022年底前完成易积水低洼点路面改造。

  提高区域排水能力方面,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朝阳区CBD、海淀区马连洼上地清河西三旗地区、丰台区南部及河西地区、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等积水内涝问题突出的片区。其他区梳理辖区内积水内涝风险隐患较大区域,综合施策,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治理。2023年底前完成重点区域低洼院落排水系统改造,通过调整地面坡度、高程和汇水流向,增设集水井和抽排设施,解决院落积水问题。

  提高综合管控能力方面,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,恢复并增加水空间,扩展城市及周边自然调蓄空间,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划开展蓄滞洪空间和安全工程建设。因地制宜、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,发挥削峰错峰作用。恢复和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。严格保护河湖、湿地、低洼地等自然调蓄空间,不得随意侵占河湖水域。严格实施城市规划,在用地审批、土地出让、开发建设等阶段,明确排水防涝、调蓄设施等用地范围,落实地块雨水径流管控和竖向管控要求,建设海绵城市。修订城市道路绿化带及公园绿地建设标准,使新建道路绿地具备雨水蓄滞和消纳功能。

  提高预警、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方面,建设城市积水内涝感知系统。完善预警机制,细化预警标准,构建清河、凉水河、通惠河、坝河等流域及城市副中心精细化洪涝预报模型,完善积水内涝监测、预报预警发布与响应机制,利用微信、微博等及时向市民提供雨天出行和道路积水预报预警服务。提升应急处置能力。优化完善中心城区抢险基点布局,实现抢险单元30分钟内到达(首都功能核心区20分钟内到达)。各区至少建立一支专业化排水防涝应急队伍,并根据服务范围、管网长度配齐人员和装备。

原标题:2025年实现小时降雨65毫米不积水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热文推荐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