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是阴历八月二十日
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圆寂纪念日
他是翻译学开山祖师、语言学大师
咱们今日熟知的《妙法莲华经》
《金刚经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等
均出自大师译笔下
他与玄奘大师、不空大师、真理大师
并称我国释教四大译经家
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
龟兹国才智之子
鸠摩罗什(344—413年),一称鸠摩罗耆婆,或称罗什,意为“童寿”。东晋时后秦和尚,我国释教四大译经家之一。他祖上原为古天竺人,代代任国相。祖父鸠摩达多虽身居高位,但洒脱豪宕,不为礼法所拘,名重于世。
他的父亲鸠摩罗炎,聪明机警,道德高尚,完全可以嗣承父业,继任国相,但却脱离尘世,落发为僧,并跳过葱岭,抵达龟兹国(今新疆库车一带)。
龟兹王曾听说过他的业绩,很为景仰,亲自到城郊迎候,拜他为“国师”。国王有个叫耆婆的妹妹,年方二十,聪明好学,目即成诵,许多国家的王子派人来求亲,她都未赞同。但对鸠摩罗炎却一见倾心,后来竟逼着与他成亲。他们生下的他一个孩子就用爸爸妈妈的姓名合称为“鸠摩罗耆婆”(鸠摩罗什)。
罗什七岁时随母亲落发,诵习佛经,很能了解其间艰深的含义。由于罗什的父亲是国师,母亲是王妹,日子享用丰盛,不利于修炼,母亲便带着罗什脱离龟兹,渡过辛头河,来到厨宾国。罗什拜在该国名德法师盘头达多门下为徒,极受法师器重。
罗什其时才九岁,便能面临好些成年和尚,诘难争辩,毫无惧色。厨宾国王也很尊敬他,每天供奉他腊鹅两只,米面三斗,酥油六升,又派五个和尚,十个沙弥供他调遣。这样过了三年,罗什随母回到龟兹。
后到沙勒国,该国的见喜法师对国王说,罗什来到我国,一定要加以礼遇和优待,这样,一方面使沙勒的和尚们都感到自己比不上年幼但法高的罗什,以鼓励他们刻苦学经,力求上进;另一方面,身世龟兹的罗什来沙勒,沙勒尊重他,也便是尊重龟兹国,必定能增进两国的联系。
沙勒王采用了见喜法师的建议,设大法会,恭请罗什升座讲经。龟兹王闻知此事,公然派重臣为使,与沙勒国交好。
大乘小乘互为师
罗什讲经之余,又能虚心向各方高僧学习。
有一年,罗什随母亲到附近的温宿国,该国有个和尚英秀神辩,出名各国,他扬言假如有人能在讲经论法上超越他,就把自己的头割下来。罗什与他论辩,几个回合下来,那个和尚自惭形秽,连连谢罪。罗什以仁慈为怀,不让他践誓,反而与他交好。
其时莎车国王子须耶利苏摩舍国落发,专习大乘。—直专习小乘的罗什,深受启示,便悉心向苏摩请教,广泛诵习大小乘经论。
克孜尔第38窟岩画残片,现藏于柏林
民族学博物馆。从出土佛像残片及
岩画中依稀可见其时西域释教盛况
罗什二十岁时,在龟兹国王宫受具足戒,从卑摩罗叉法师学《十诵律》。龟兹王特别为罗什设“金狮子座”,用罗马产的锦缎装修,请罗什讲经。罗什曾与他的启蒙教师盘头达多争辩大乘教义。
达多法师说:“大乘说全部皆空,太可怕了,哪有丢掉全部的经典而去寻求‘空’的呢?这样做就象传说中的一个狂人,他让纺织师傅纺线,纺得越细越好。那师傅加意纺线,细如微尘,可是那狂人仍是嫌粗。师傅大怒,便爽性用两只白手比划着说,这根线物别细,该合于你的要求了吧。狂人说,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啊。师傅说,这根线极细,我这么高超的工匠还看不见呢,况且一般的人。狂人听后大喜,也用手比划着接过那根并不存在的线,看了一番,又交还给师傅。”
达多法师接着对罗什说:“你所讲的大乘,也是如此吧。”鸠摩罗什对达多法师深深施礼,恭敬地说:“教师,大乘建议‘全部皆空’,是指我及尘世间的喜怒哀乐、恩怨毁誉、利害得失、休戚祸福,都因种种缘由和合而生,不断变易变幻,如过眼烟云,并无常恒坚实的自体。所谓‘法无自性,缘感而起。当其未起,莫知所寄。莫知所寄,放无所住。无所住故,则非有无。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。’至于我佛点化顽冥、普渡众生的经义法言,则非但不空,并且普照环宇、不朽不灭。”
罗什诚实的情绪,透剔的说理,重复的证明,使达多法师深为服气。
他深有感触地说:“教师固然比学生强,但在某些方面,教师确有所短,学生反而能敞开教师。这个道理现在得到了验证。我打心眼里觉得,我是罗什小乘师,罗什是我大乘师。”
尔后,西域各国僧俗人众无不敬仰鸠摩罗什,每逢罗什讲经时,诸王甚至都长跪在座侧,让罗什踏着他的肩背登上法座。
东土译经功劳卓
鸠摩罗什不只声震西域,并且也名扬我国。
鸠摩罗什游学时刻地址阅历简表
前秦的苻坚就曾遣使约请罗什。后又于建元十八年(382年)派骁骑将军吕光、陵江将军姜飞等率兵七万,西伐龟兹。临行时苻坚还特意叮咛吕光:“此次西伐龟兹,非贪其地。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大师,深解法相,善析阴阳,为后学之宗师,朕甚思之。贤哲者是国之大宝,若克龟兹,则用驿车急送罗什来。”
后吕光率军破龟兹,找到了罗什。吕光见罗什年青面嫩,貌不惊人,想打听他一番。合强令罗什与龟兹王的女儿成婚。罗什拒而不受,言辞甚苦。吕光却说,你的德行,超不过你父亲,你父亲落发后姑且娶了亲,你又何须推托呢,吕光用酒灌醉了罗什,接着把罗什和龟兹王的女儿一同关在密室中,遂使罗什“破戒”。
后秦弘始三年(401年),后秦王姚兴派人迎候罗什来到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,姚兴以国师之礼相待,请他住进西明阁及逍遥园,译述释教经典。
鸠摩罗什回忆佛法东传以来,自东汉以致魏晋,三百余年,经论渐多,但由于佛法义理玄深,又限于梵汉文字之适译多所困难,眼下的经卷实难令人满意。
所以他决计带领一班人马,根据梵文本来,对照常译经卷,先后译出《大品般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、〈阿弥陀经》、《金刚经》和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成实论》等经论著作多部。
鸠摩罗什大师心机敏锐、学问渊博、见地独特、文才异常,对梵学、汉学造就很深,加之他生性宽厚仁慈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充分调动和发挥弟子们的才情才能,译出的佛经达数十部三百余卷,并且尽量忠诚于原作,文义圆通。
罗什大师曾说:“改梵为汉,失其文义,虽得大致,殊隔文体,有似嚼饭与人,非徒失味,乃令呕哕也。”罗什和弟子们通力合作,煞费苦心,重译经论,确实力避旧有经论的疵病,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.当然使得“众心惬服,莫不欣赞”。
后秦王姚兴常对罗什说:“大师聪明颖慧,全国无人能匹,假如一旦逝世,恐怕后继乏人了。”所以便从宫中选择美人十人,逼令罗什承受,以便“传宗接代”。罗什有口难辩,尔后不住僧坊,别立官舍,过着与—般和尚不同的日子。但作为高僧,他心里的痛苦隐私确实难以言状。
每次讲经时,他总是说自己“比如臭泥中生莲花”,劝诫僧俗群众“但采莲花,勿取臭泥”。不久后,大师心力交瘁,于后秦弘始十五年(413年)圆寂,享年七十岁。
鸠摩罗什大师终身,在我国释教史、哲学史、文化史、翻译史方面写下了光芒的华章,他的道德学问、治学著译为咱们树立了典范,其含义和影响非常深远。
对大师的生平思维和他的译述成果,历代虽有所讨论研讨,但尚嫌疏略,还需有志者探幽发微,深化承继,古为今用!
修改 | 禅风网
文字丨车如舜《禅机妙语》
图 | 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