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每日生活网新闻正文

这20条书论你能悟透多少

时间:2020-01-04 02:03:13  阅读:3420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姜敏0568

“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一个日常记载的习气,比方写日记。一个书法爱好者,假如每日除了临帖,还有用毛笔写日记的习气,是最好不过的,一来能够练习小字功夫,二来能够经过日常性书写消化临帖,一朝一夕也许会构成自我风格,三来能记载一些有价值的内容。这几日又翻旧书,见到朱天曙先生的书论,觉得别有见地,今世许多书家都被国展”糟蹋“成了写字机器,技能很好,仅仅少了点”文心“,使得文好、字好的书家其实并不多,所以便将这道“甘旨”共享给诸友!”

1.要笔锋无处不到,须是用逆,如刘熙载云:起笔欲斗峻,住笔欲陡峭,行笔欲充分,转笔则兼乎住起行者也。逆入,涩行,紧收,是行笔要法。

2.创造以天然最高。张怀瓘赞张芝草书合于天但是改变备至,又认为草书为书体中艺术性最高者,行尽势未尽,以无为而用,同天然之功。

3.学古人观之入神,则着笔能随人意。所谓心得其妙,始能入神。学书当悟刘熙载所云:学书通于学仙,炼神为上,炼气次之,炼形又次之。书贵入神,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。入他神者,我化为古也,入我神者,古化为我也。

4.米芾《海岳名言》云:壮岁未能立家,人谓吾书为集古字,盖取诸利益,总而成之。既老始自成家,人见之,不知以何为祖也。予认为集古而无祖,学书之门径也。

5.描摹学字中之字,会悟则字中有字。融公例字外有字。

6.康有为对南北朝碑文点评极高。南北朝穷乡僻壤、无名书人碑,他认为无欠安、书皆神妙、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,则过之。清朝中叶今后,碑学大兴,学书者或不学帖而学碑。碑多斧凿之痕,而少翰墨之趣。化刀为笔,刀中见笔,学碑之要,亦学印之要也。

7.对文明经典研精覃思方能了解书法乃人文之艺术,文明传统之艺术,非技工之逞强。吾人学书,当求艺之真,非求其胜也。

8.折笔与转笔亦是用笔之要处。转机者,方圆之法,真多用折,草多用转。折欲少驻,驻则有力;转不欲滞,滞则不遒。真贵遒,草贵劲。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所云甚当:字画接受处,第一要轻盈,不着翰墨痕,如羚羊挂角。学者时间精熟,自能心灵手敏。然快捷须精熟转机须暗过,方知折钗之妙。暗过处,又要留处行,行处留,乃得真诀。

9.孙过庭论用笔或重若崩云,或轻如蝉翼。导之则泉注,顿之则山安,甚为形象。董其昌论用笔认为须提得笔,不行信笔。发笔处要提得起,不使其自偃,乃是千古不传语。盖用笔之难,难在遒劲。信笔则其波笔皆无力。提得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操纵。

10.书以中锋为主,间用侧锋取妍,笔正则锋藏,笔偃则锋出。不欲多露矛头,露则意不稳健;不欲深藏圭角,藏则体不精力。有锋以耀具精力,无锋以含其气味。刘熙载认为每作一画,必有中心,有外界。中心出于主锋,外界出于副毫。范成大则认为古人书法极致为字中有笔,笔中无锋。笔锋实为一体,锋笔互见,即中即侧,复归中也。

11.卫恒《四体书势》、北朝王愔《古今文字志目》、后魏江式《论书表》皆从字学谈书法。至唐,传为虞世南《笔髓论》述用笔之妙,认为书道奥妙,必资神遇,不能够力求也。而张怀瓘《书断》以书体之美为模范,从而构建重标准法度之风,唐人尚法与此理论亦有相关。

12.前人云作字如应对来宾,一堂之上,来宾满座,左右照顾,宾不觉其寂,主不失之懈。所谓违而不犯,和而不同。作书所最忌者方位等匀,收而有放,奇而能正。

13.真假相生,书之要决也。笔不虚,则欠圆脱;笔不实,则欠冷静。专用虚笔,似近圆滑;仅用实笔,又近滞笨。乍显乍晦,若行若藏;穷改变于毫端,合情调于纸上,方有合心之作也。

14.熟则巧生,拙多于巧然后真巧生焉。能用拙,乃得巧;能用柔,乃得刚。运用精熟,规则谙于胸襟,天然容与徜徉,意先笔后,天然洒脱流落。苏轼《和子由论书》云:正经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也。

15.形质不健,神采何来?故需藏骨抱筋,含文寓质。

16.书势为书写中所构成之局势,若肥瘦,若长短,若是曲,若方圆,若平侧,若巧拙,若和峻。书家创造即把握这些局势、姿势和兴趣。最早之书势论著有崔瑗《草书势》、蔡邕《篆势》,如蔡邕说篆书之势志在飞移,卫恒说隶书若飞龙在天,此东汉时期借物拟书,史无前例。书能与天然物象类比,得物象之形,归造化之理。拟于天然,又能立象以尽意。刘熙载云:意,先天,书之本也;象,后天,书之用也。意、象之间,实本与用也。

17.书法天分与人工偏重。庾肩吾论献之云:早验天骨,复识人工。张怀瓘杰出天然天骨,建议学于造化,冥通合缥缈,先其天分,后其习学。予甚认为然。

18.黄庭坚跋《苏轼前景楼赋》云:东坡书,学识文章之气,郁郁芊芊,发于翰墨之间,此所以别人终莫能及尔。今人所失者多非技也,乃学识文章之气也。

19.余尝从秦权量、汉碑额、铜炉、砖瓦中讨生活,化野取文,去俗得朴;或以金石刀法之趣融入篆隶,得挺劲峻拔之气;或以篆隶之法融入行书,求浑穆古拙之趣。余学书无定法,既明用笔规则,古今碑版法帖察于眼而发乎手,求清求厚、求精求当罢了。清者,心也;厚者,迹也。村夫板桥曾云:当则粗者皆精,不妥则精者皆粗。思之,思之,神鬼通之。缶翁云:诗文书画有真意,贵能进修求其通。诚哉斯言!

20.诗文和书法皆以学识人品为基础,所谓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。书法下苦功法古,其审美亦在于合古而不在新。古之内容尤为广泛,皆在于发现也。以古为法,其新安闲。

豪杰留步!留个言再走!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热文推荐

点击排行